工联网消息(IItime) 随着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战略的提出,“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数字化”成为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的主旋律。作为拉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的“数字新基建”逐渐走入大众视野,在声势浩大的发展浪潮中,上海是如何通过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助力上海推进新型工业化的?
8月8日下午,上海市通信管理局信息通信发展处处长黄先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上海运营中心主任徐为做客上海交通广播FM105.7《郭亮直通车》,分享城市数字化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上海方案”。
郭亮 :相比道路、桥梁等看得到的设施,“看不到”的“数字基础设施”究竟包含了哪些内容?上海市通信管理局在数字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采取了哪些措施,又起到什么作用呢?
黄先斌:“数字新型基础设施”是指能够体现数字经济特征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它强调以数字化为核心,对交通、能源、生态、工业等传统基础设施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升级,通过新技术的产业应用,形成新商业模式,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
为了加快数字新基建的步伐,上海市通信管理局近年来发布了“海上扬帆”、“算力浦江”、“满格上海”、“光耀申城”等多项行动计划,希望通过政策引领数字技术全面发展,巩固数字基础设施发展的承载底座,让数字新基建赋能制造、政务、交通、医疗、教育等各行各业,不断提升人民满意度,建设高质量的数字经济。
在数字经济推进中,工业互联网是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技术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其中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又是基础的基础,发挥了重要的纽带作用。
郭亮:您可以用通俗的方式告诉大家什么是工业互联网以及标识解析系统吗?
徐为:作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核心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就是通过开放的、全球化的通信网络平台,把工厂、设备、员工、产品、供应商、经销商和客户等“人机料法环测”六大环节紧密地连接起来,共享工业生产全流程的各种要素资源,使其数字化、网络化、绿色化、智能化,从而实现企业的效率提升和降本增效。
就像每个人都有身份证一样,标识解析系统通过条形码二维码、无线射频识别标签等方式,赋予每一个实体和每一个虚拟对象唯一的身份编码,等于给了它们唯一的“全国统一的物的身份证”。从根本上打破传统编码技术不同标准体系、不同技术架构、不可互相识别,数据无法流转的问题,从而实现实体和虚拟对象的定位、连接和对话,也就是人、机、物互联,进而打通产业链、数据链、价值链,打破数据壁垒,贯通千行百业,真正成为工业互联网的纽带。
目前全国自主可控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已经初具规模,已经建成了上海、北京、广州、武汉、重庆等5个国家顶级节点和南京、成都2个灾备节点;还有将近20个递归节点。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建成了标识解析二级节点310余个,覆盖了31个省级行政区和国民经济分类中的43个行业,接入企业节点数量超过了27万家。
郭亮:顶级节点和二级节点是如何区分、划分的?
徐为:国家顶级节点是我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中实现内外数据互联互通的关键环节,既是对外互联的国际关口,也是对内统筹的核心枢纽。二级节点是直接服务行业企业的核心环节,既是推动标识应用的重要抓手,也是打造标识生态的重要引擎。简单来讲是,顶级节点能够提供顶级标识编码注册和标识解析服务,以及标识备案、标识认证、国际链接等管理能力。二级节点主要承担了标识解析的应用场景打造和企业节点赋能工作。
郭亮:可以介绍一下上海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重点吗?
黄先斌:上海是我国经济、金融、贸易、科技创新中心,在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等方面,标识解析体系不仅可以发挥基础和纽带作用,还可以与 5G、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融合创新,打造产品质量追溯、产业链协同、数据智能服务、碳足迹核算等工业互联网深度应用,实现社会服务能级与产业发展双提升。
上海顶级节点作为全国五个国家顶级节点之一,于2018年底正式上线,截至目前,已接入二级节点 86 个,接入企业 17 万家,应用覆盖20多个行业及综合服务领域,累计标识注册量、解析量、企业节点数量等各项指标均居全国前列。上海市现在共建设了14个二级节点,涌现了华峰创享、国药控股、国网电力等优秀二级节点标杆企业。
未来上海将锻长板补短板,加快推动标识与工业生产核心环节融合,提升产品质量效益,带动工业互联网全链条规模推广。上海市通信管理局作为地方行业主管部门,将在政策驱动、生态培育、长三角一体化等方面,全面推进标识体系的建设发展。
郭亮:对于上海本地的行业龙头企业,我们该如何更好地利用他们的龙头带动效应推动标识解析在产业链中的应用呢?
徐为:标识解析体系作为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必不可少,需要在多个层面持续发力。一是加强引导。持续推进“工赋链主”和“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行动,推动链主企业带领上下游中小企业加入标识解析体系;借助标识解析贯通行动计划酝酿的契机,推动标识通过“大场景”走进千行百业,成为城市数字底座的有力支撑。二是强化应用。需要发挥多方力量持续加强标识应用场景的研发工作,推动主动标识载体、“星火链网”分布式标识等领域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通过龙头企业先行先试带动中小企业看样学样。三是优化生态。信通院工物所拟牵头筹建上海市标识解析专业委员会,联合“政产学研用”各方形成生态合力,打造具有上海特色的标识解析贯通服务新模式。